享美食 ╳ 做料理 ╳ 看故事 ╳ 學科學
★第20屆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「年度最佳兒少節目獎」★
★雙料入圍第57屆金鐘獎「兒童少年節目獎」&「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」★
■從32個伙房工法介紹32道經典名菜和32則歷史故事,提升人文素養。
■探索每個伙房工法所運用的料理科學知識和原理,內化科學素養。
■特別邀請國中自然科邱明成老師撰寫科學專欄,接軌108課綱,補充更多科學知識。
■每冊書末皆附跨領域素養學習題,幫助孩子融會貫通人文與科學知識。
「公視優質兒少節目──神廚賽恩師」系列書籍全套4冊,改編自公共電視「神廚賽恩師」的節目內容,以中華料理特有的伙房工法切入,每個伙房工法介紹一道經典名菜的特色作法和歷史典故,並探索蘊藏在享受美食、料理過程中的科學原理,讓廚房就像一座實驗室,裡頭的鍋碗瓢盆、碗筷刀叉、電鍋烤箱,全都成了實驗器材,孩子可藉此培養好奇心,懂得用科學方法提出假設,透過實驗操作,或許推翻原先的假設,或許得到更多科學驗證,當美食、料理、故事和科學串聯起來,一切就變得有趣了!
除了改編公視豐富的節目內容,書中特別邀請國中自然科邱明成老師撰寫科學專欄,補充解說更多科學知識。
《公視優質兒少節目──神廚賽恩師:SCIENCE 1.在餐桌上發現科學》
介紹了「炒、滷、勾、煮、燜、拌、涮、捲」等八個伙房工法,從孩子生活中的餐桌飲食經驗出發,認識「蛋炒飯」來自於節儉的農家;滷肉飯的「滷」,和皇帝身邊的官員「鹵簿」有關;「咕咾肉」竟是因為外國人吃東西不愛吐骨頭而誕生……同時探索美味菜餚裡的科學知識,例如:蛋炒飯的梅納反應;滷肉的擴散作用和滲透作用;咕咾肉勾芡的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比例;蒜泥白肉的大蒜素和豬肉維生素B1結合;綠豆湯的澱粉分子糊化;沙拉醬的乳化作用;涮羊肉火鍋的煙囪效應;春捲皮的筋性和蛋白質含量……
《公視優質兒少節目──神廚賽恩師:SCIENCE 2.在餐廳裡發現科學》
介紹了「蒸、燒、烤、糟、爆、煨、焗、封」等八個伙房工法,當我們帶孩子到餐廳用餐時,述說「佛跳牆」的名字由來,出自於一位對這道酒甕料裡讚不絕口的饕客,脫口而出的兩句詩;「東坡肉」出自於北宋大文豪兼美食家的蘇東坡之手;「北京烤鴨」是御廚們爭相對愛吃烤鴨的明太祖所研發的菜餚……同時觀察費時、費工的精緻菜餚所運用的科學原理,例如:佛跳牆的比熱和熱對流;東坡肉的梅納反應和膠原蛋白水解;脆皮烤鴨的焦糖化反應;荔枝肉的紅麴菌發酵;宮保雞丁產生的揮發性化合物;湯煨的導熱和熱對流;包覆鹽焗雞的介質和氧化作用;糖封的滲透壓脫水……
《公視優質兒少節目──神廚賽恩師:SCIENCE 3.在點心坊發現科學》
介紹了「煲、煎、燉、凍、發、撞、酥、貼」等八個伙房工法,以孩子喜愛的鹹、甜點心當作動機,了解「狀元及第粥」本來只是一碗豬雜肉丸粥,改名的原因真的跟狀元有關;「煎餃」的誕生來自於不愛吃冷掉水餃的慈禧太后;藥膳料理「肉骨茶」出自對辛苦礦工的貼心……同時發現可口點心裡的科學知識,例如:狀元及第粥的米粒澱粉糊化;煎餃的梅納反應和焦化;肉骨茶的水溶性維生素;羊羹的膠質遇熱水解再遇冷凝固;發糕的發酵作用;薑汁撞奶的蛋白質變性;鳳梨酥的筋性和含油量;烤貼胡椒餅的熱輻射作用……
《公視優質兒少節目──神廚賽恩師:SCIENCE 4.在櫥櫃裡發現科學》
介紹了「風、炸、煸、醬、醃、燻、釀、烘」等八個伙房工法,我們可以從家中櫥櫃找出防腐、易保存、增加風味的食材,知道原來像「麵條」這種易於保存、方便攜帶的食材,是以前人們為了逃難而製作;總是兩兩黏在一起炸的「油條」,是人們不滿秦檜夫婦陷害岳飛的憤怒表現;白飯殺手「肉鬆」出自於煮過頭的豬肉料理……同時思考其中運用的科學原理,例如:麵條排列有序的澱粉分子;油條的筋性和內應力;肉鬆的梅納反應;魚露的胺基酸和發酵作用;火腿的酵素和小分子蛋白質;鯊魚煙的非酵素性褐變;醋的酒精和醋酸菌發酵;可可豆的抗氧化力……
此外,掃描書中的QR Code,便可觀看32個伙房工法的「兩分鐘科學」影片,以影音輔助閱讀,擴展孩子的科學視野和知識。
每冊書末附有「神廚大會考」跨領域素養學習題,幫助孩子融會貫通各冊所學,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養